蓝海在哪里?

之前看老李在群里问同事们,建筑业究竟有没有蓝海?第一反应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蓝海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无意中看到一篇有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文章犹如醍醐灌顶。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不置可否,这算什么蓝海?装配式建筑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就有,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逐渐被现浇取代。装配式建筑在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才算正式肯定和鼓励了这一生产模式。

手机制造能给建筑业启发吗?

诚然,装配式建筑可能咋一看不算是建筑业的蓝海,但是结合一下手机制造的案例,目前手机的大部分零部件都由外部供应商生产,像芯片、屏幕、音频、摄像头、充电器等,都是从不同领域的零部件供应中采购。

表1 知名手机零部件生产厂商


图1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建筑业和手机制造业的行业差异无疑是巨大的,但这可以给建筑业一个启发,如上图所示,建筑业从前期研发设计、中期建筑安装到后期运营维护都可以通过专业公司/团队来实现,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已经做到了这一步,但是传统的建筑产业链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集成化程度都较低,存在脱节现象,而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就能有效地解决脱节问题。

设想一下建筑业发展到极致可能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玩的乐高积木、七巧板一样,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形成固定的制式,外立面、楼梯、钢结构等部件都可以通过预制以后现场安装完成,这将会大大提高建筑业的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现场施工的环境和噪音污染。

建筑企业需要什么能力?

我们描述的未来这样一种场景,一切皆可交由更专业的公司来进行,那么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呢,如何才能在这样的横流中制胜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四点能力十分关键。

(一)技术革新的能力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预制材料种类繁多,例如单T板、双T板、SP预应力空心楼板、立体停车场、保温外墙板等,他们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但远远不够,建筑企业需要变革生产工艺,进行技术革新,打造一套生产效率高的优质流水线。

以卓达集团为例,它采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等)、农林三废(秸秆、麦秸、木屑、甘蔗渣等)为原材料,广泛替代水泥、木材、砖瓦等传统建材;此外,用模块化建筑方式将整体房屋将建设周期缩短至传统建筑的1/3,极大减少了用工量。目前在建河北某项目装配率达66%。

(二)构件整合的能力

供应商可以生产出各种规格的装配板、钢筋连接轴、玻璃等,但需要建筑企业能依靠这些部件建设成安全且美观的建筑物。

这对建筑的前端勘察设计的要求也很高,业主需要建造的建筑物是什么形状,规划面积多少,需要每一类零部件的数量如何,这些都是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目前我们距离此尚有很大的一步要走,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只是简单地考虑到装配因素,而缺乏从力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这对前端勘察设计以及建筑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也有助于加速全产业链的整合重构。

(三)全面评价的能力

由于大部分构件生产、设计研发和后期运维都交给专业公司/团队去完成,品控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对单个零部件的性能评价以及多个零部件构成的建筑物整体性能做出评价。这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过高的标准可能会带来成本的急剧升高,降低市场竞争力,过低的标准则会使质量下降,降低客户满意度。

(四)控制成本的能力

近年来建筑质量事故频发,建筑企业的消费者们一定很反感控制成本的字眼,事实上,装配式建筑在安全和抗震性能上都有着十分不俗的表现。但是目前相对于传统建筑建造方式,较高的成本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成本控制有利于建筑企业把握先机,占据蓝海的有利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成本不仅体现在控制总成本上,更多的应该是成本在各个构件的分摊,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是要基于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打造企业集团,其次必须依赖于BIM技术与RFID技术的成熟。

(一)建立全产业链的企业集团

虽然装配式建筑有着诸多好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外部效益,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由于装配式建筑成本目前比传统建筑要高出5%—10%,虽然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文件,但仍然不能完全覆盖成本的增加,影响到相关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打造产业集团能有效降低上下游之间的交易费用,例如谈判费用、仓储费用等,从而起到节约成本,提升企业效益,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抢占先机的目的。

(二)BIM和RFID技术的应用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化方法。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预制构件生产出厂以后,通过植入RFID芯片,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预制构件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信息发送给吊装中心,吊装中心根据信息装配建筑物,同时RFID阅读器读取在建建筑物信息,并反馈给控制中心,更新BIM系统中的内容,同时控制中心将施工现场信息反馈给预制构件生产工厂,以需定产,有利于实现零库存,节约成本。


图2 BIM和RFID技术在运输和现场施工阶段的应用

目前国家和各地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支持性文件,笔者较为看好这一领域在未来的发展,建筑企业也应当通过技术革新、成本控制等手段抢占先机,占领高地。

QQ图片20181009152522.png